首页> 行业 > 详情

追锋新时代|医院“共享厨房”,让患者和家属享受“家”的味道 环球播资讯

2023-03-06 23:05:24 来源:华声在线

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实习生 王淇


(相关资料图)

“今天做点什么菜?”“和病友一起炖个红枣排骨汤。”

3月6日上午11时,株洲市渌口区人民医院东侧的一间板房内,陆续有人赶来,在这里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

2022年1月,株洲渌口区民政局联合区医院在此开办“共享厨房”,供病患及家属免费使用。而“共享厨房”一直有序运转,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

现场:医院“共享厨房”里飘出家常菜香

上午11时,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渌口区人民医院里的“共享厨房”看到,10余平方米的厨房内有4台电磁炉灶、1台大容量冷藏冰箱,炊具、各种调料一应俱全,还配备有电饭锅、电煮锅等。切菜声、炒菜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充斥在厨房的每个角落,与菜香味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家的气氛。

来“共享厨房”做饭的人,有的提着购买好的食材,有的从厨房的冰箱里取出寄存的肉制品。多数使用者轻车熟路,熟练地择菜、洗菜,把洗好的食材放到备菜区的案板上,切菜备菜,开始炒菜或煲汤。

炒菜区,新鲜的食材倒在烧热的油锅里,噼啪作响;煲汤的高压锅“吱吱”冒气,厨房中多个抽油烟机和风机同时作业,切菜、炒菜的声音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鲜香。

11时到12时是做饭高峰期,不到一个小时,从“共享厨房”走出来的就有十几个人。番茄炒蛋、红枣排骨汤、油麦菜……“共享厨房”里端出来的每一道饭菜,看似平常又不平常。

故事:一日三餐,传递着亲人间的情感

王女士的婆婆中风卧床已有5年,今年她退休后,就住到医院全职照顾婆婆。老人每天需要充足的营养,王女士经常来“共享厨房”炒菜煲汤。“在这里,我们能自己动手做新鲜的饭菜,也节省了很多开支。”

退休前王女士在长沙工作,婆婆住在株洲,自己很少有机会下厨给老人做饭。在她看来,一日三餐,除了填饱肚子,更传递着亲人之间的情感,“希望老人家能吃得好,吃得好心情就会好一些,心情好了病情才会尽快好转。”

厨房里也不乏自己来做饭的病人,易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易先生家住渌口区古岳峰镇,距医院30多公里,患有腰椎盘突出,每次痛得厉害,就到医院住院治疗。一次治疗周期10天到15天,今天已经是住院的第8天了,由于住院时间长,家里人没办法一直陪护。

“这个厨房帮我省了不少钱。”做饭空当,易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这里做饭,他们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不用买油盐酱醋。只要自带食材,就能自己动手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享受到“家的味道”,而在外面吃一顿盒饭少说也要15元。

虽不是山珍海味,“共享厨房”出品的饭菜却浓缩了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

多方联动,解决住院就餐这件“大事”

渌口区人民医院离主城区较远,周边餐饮店较少,医院食堂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饮食需求。渌口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张云峰介绍,为了让患者吃上更合口味的营养餐,2022年1月,渌口区民政局联合区人民医院创新开办“共享厨房”.目前,已累计服务患者及家属近5000人次。

使用的人多了,“共享厨房”却一直有序运转着,离不开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每天,渌口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言小毛准时出现在“共享厨房”,热情地和患者、陪护打招呼,解决他们遇到的小问题。

“待厨房没人后,就检查一下调料,少了及时补上。然后清洗煮饭锅,擦拭抽油烟机,整理使用登记表。”言小毛住在离医院4公里外的地方,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早晚各跑一趟。而在志愿者的感染下,大家也主动维护厨房卫生,注意关水关电。

记者离开时,做饭声和人声依然嘈杂,病患、家属离开弥漫着消毒水味道的病房,来到炊烟弥漫的“共享厨房”,烹煮之间重拾生活柴米油盐的鲜活。

关键词: 区人民医院 抽油烟机 一日三餐 无私奉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