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已解密的O&B军事数据库中调取中的脱敏资料
资料密级:绝密
存档日期:2018年7月7日
(相关资料图)
解封日期:2068年3月7日
状态:已解密
摘录内容:
一八计划是一项考虑到未来军事发展的多元化,信息化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的紧迫威胁而推出的一项旨在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取代全军的机械化装备的一项大规模军事设计发展计划,本计划预计以提升部队合成化,信息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强化从野战到巷战甚至是两栖作战角度的陆军,海军陆战队,空降兵战斗力,提供高通用性,高可靠性,高战斗力的机械化装备及其配属的后勤保障装备。
一八计划第一期的产品包括通用装甲履带战斗载具和通用装甲轮式战斗载具,分别为重型合成旅和中型/快速反应合成旅提供步兵战车及其车族化衍生的各型装备。
一八计划第二期的产品包括通用两栖战斗载具和通用空降兵载具(BTR-DSh系列为其授权生产型号)。
一八计划第三期的产品包括轻型4x4突击车,通用卡车底盘以及35-55吨级通用坦克。
在研发计划中的履带战斗载具,又被称为18式通用装甲履带战斗载具。
摘录内容结束;
O&B的设计团队亦有参与一八计划的部分技术设计。从解密文档中显示,俄罗斯国防部也参与了一八计划内的部分工程,占比不是很大,且大多为具有O&B相关背景的技术人员和官僚。并未有文档表明一八计划与在2022年爆发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有相关联系。
通用履带战斗载具,北约简称其为GTFV,正式称作18式通用履带战斗载具,主要为包含采用全模块化战斗室武器系统的诸多型号的步兵战车。
对于步兵战斗车辆,其车组为包括驾驶员,炮手和车长在内的3人,步兵载员根据武器系统的不同在7-11人之间。
通用履带载具采用发动机前置,战斗室中置,步兵载员仓后置设计,基本型具备一定无准备浮渡能力,唯有使用有填充物的附加装甲时,不具备无准备浮渡能力。
附加装甲不同于通用空降兵载具(俄罗斯授权生产型号为BTR-DSh)的空心装甲,通用履带载具的附加装甲内一般填充有惰性反应装甲(类似于NERA)以避免对随行步兵造成伤害。附加装甲在不使用填充物时亦可充当辅助浮力单元。因此,额外的装甲防护板可以安装在反应装甲外侧。
一八计划的全部载具,都在车体上安装有大量的周视摄像头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
部分尺寸数据:
车长:7.3m/8.3m (轻装甲/重装甲)
车宽:3.3m/3.8m (轻装甲/重装甲)
车高:2.85m/3.35m (车顶高/包括遥控武器站)
履带战斗载具采用若干种不同的武器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在工厂或驻地更换,其中包括120mm+30mm武器系统的双人炮塔,多种30mm的机炮炮塔,100mm+30mm武器系统的双人炮塔,短管57mm无人炮塔武器系统和“台钳”综合武器系统炮塔(关于台钳炮塔的细节详见以下链接:)
“风镐”炮塔
履带战斗载具最基本的构型采用120mm低膛压主炮+30mm机炮的配置,该炮塔被称作“风镐”炮塔,得名于主炮摧毁坚固工事的效率,就像一台巨大的风镐,在工事外面打出好几个洞,把里面搅得一团糟。作为100mm+30mm的升级,120mm主炮通过略微提高膛压,提高了弹丸的弹道性能,使其比起旧的100mm炮,额外增加了发射可靠的破甲弹的能力。口径的提高使其能够发射破甲深度更高的反坦克导弹,反装甲能力有长足提升。在需要的时候。120mm主炮可以部分兼任一门120mm迫榴炮,和100mm炮一样可以进行反斜面打击。
在使用“风镐”炮塔时,步兵载员为7人。
本型步兵战车采用了一个特殊构造的炮塔,车长的舱盖位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车长大部分位于车体内部,炮塔座圈水平线以下。车长的周视镜上整合了一挺重机枪作为遥控武器站,这个设计对于步战车来说并不常见,但这挺机枪可以为巷战提供一条额外的火力线。
比较罕见的是,“风镐”炮塔装备有炮手的周视镜,在特定环境下可以为炮手提供额外的搜索能力。
“风镐”炮塔采用卧式双层转盘装弹机,备弹40发,定角装填。反坦克导弹立式存储于装弹机左侧,备弹4枚。转盘装弹机可以在车体外用装弹机反向装填,也可以在车体内直接将炮弹填入装弹机内。使用装弹机填弹时,优先补足下层空缺,再填补上层。取弹时,先从上层取弹,再补足下层空缺,备弹的种类和位置在炮手和车长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提弹机可以在上层有备弹时提取下层弹药而不受干涉。
“风镐”炮塔也拥有附加装甲单元,一般为惰性的反应装甲单元。后续的改进型号考虑为其安装主动拦截系统。在完全披挂附加装甲后,履带战斗载具的防护能力得到长足提升。
“30mm通用”无人炮塔 (该型无人炮塔的名字为“30mm通用”)
履带战斗载具在设计时还考虑到替换部分装甲输送车。一部分装甲输送车被轮式战斗载具取代,另一部分则被安装有30mm通用炮塔的履带战斗载具取代。“30mm通用”炮塔被广泛安装于各类轻型载具上,非穿透式炮塔的设计让载具获得了更大的载员舱,而炮手和车长也位于车内,与步兵共用车尾和车顶出口。30mm通用炮塔也安装于BTR-DSh(即空降兵战斗载具)上,唯一的不同是多了遥控武器站上的12.7mm机枪。
在使用"30mm通用"炮塔时,履带战斗载具的步兵载员为11人。
“车床”/"铣床"炮塔
除了无人的“30mm通用”炮塔外,履带战斗载具还使用一型30mm主炮配置的双人炮塔。该型炮塔分为两种子型号,“车床”和“铣床”,分别为30mm主炮和100mm+30mm复合武器系统,他们通用炮塔上部结构,但是炮塔吊篮内的结构截然不同。
该类炮塔被广泛应用于18式轮式战斗载具上,相关的介绍将会在另一篇专栏中描述。
使用“车床”和“铣床”炮塔时,履带战斗载具的步兵载员为8人
“发条”57mm机炮炮塔
“发条”炮塔是另一种城市战攻坚的解决方案,短管57mm炮在射速和破坏力上弥补了30mm炮和100mm炮的不足。模块化的武器系统为其他机炮系统的安装提供了支持。对于装甲目标,两枚可以从车体后部装填的LR03反坦克导弹也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和“30mm通用”炮塔类似,“发条”炮塔也是非穿透式设计,因此车长和炮手需要从车体后部和后部上方出入。这也使得它的载员达到了11人。
“发条”炮塔的炮口有编程线圈,可以为炮弹进行编程,使其获得对低空飞行目标的打击能力,作为伴随防空的一种补充。同时,发射编程榴弹的57mm炮也是战壕/建筑物内步兵的噩梦。
“台钳”武器系统
关于台钳炮塔的细节详见以下链接
因为台钳武器系统是无人穿透式炮塔,车长和炮手罕见地位于车尾。他们的观瞄系统完全依赖于炮塔上的设施。
在使用台钳武器系统时,履带战斗载具一般不携带步兵作战小队,车尾的剩余空间,除去炮手和车长外,可以容纳约4人。
完
相关内容可以参考18式轮式战斗载具,他们的内容互为补充
未采用的设计:
57mm长管“巨人”炮塔,因低可靠性,大体积被取消。项目衍生品为“发条”炮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