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 详情

合肥这个“幸福圈”在长三角越做越大 世界时快讯

2023-06-04 11:47:53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5月31日早上8点多,位于长丰县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诊室外就已有不少患者在有序等待就诊。

“过去要去上海才能请这些专家看病,现在专家就在合肥,真是一件大好事!”等待问诊的市民舒中云说。


(资料图片)

近年来,合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落细、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在推进产业共兴的同时,还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落脚点,放在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上,让老百姓惠享更多“同城福利”。

家门口看病

能挂长三角“专家号”

舒中云两年前在上海做了膝关节手术,手术后还需要定期复查。过去,她总是需要定期前往上海。旅途的奔波、陌生的环境都让她和家人饱受困扰。但随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的开诊,她在合肥就能挂到上海“专家号”,在家门口就获得专家的当面问诊。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由上海六院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合作共建,是落地合肥的第二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规划床位1900张,将借助上海六院在创伤类疾病的预防、诊疗、科研等方面优势,带动安徽创伤类疾病整体诊疗水平提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开诊试运行。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目前,这家医院已经正式开诊试运行。医院内设有名医工作室,每周三上午,都会有上海六院的知名专家前来坐诊。舒中云告诉记者,“前来合肥坐诊的上海六院医生都是知名专家,现在我们不用前往上海,在合肥就能挂到专家号,这个政策真是太便民利民了。”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创伤外一科行政主任李晓林表示,目前医院开设了两个上海名医工作室,以后会根据医院运行的进展,各个科室、各个专业、全学科地把上海六院先进管理理念、诊疗技术、专家骨干送到安徽医院来,让合肥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合肥积极导入长三角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仅在医疗方面,就与上海共建儿童、创伤、中医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合肥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号’,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去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相继开诊试运行。今年2月,安徽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专家全面开诊,专家团队也已陆续进驻。

同城化待遇

让幸福感叠加

不仅在医疗方面惠普民生,为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合肥还在就业、教育、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推进百姓便利共享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待遇”。

早在2021年2月19日起,长三角人才流动就得到进一步松绑。来自江、浙、沪、皖(合肥)的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户口时,只需在迁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即可,不用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间来回奔波。

2021年2月24日,原上海市民徐马飞在5分钟不到的时间内拿到了新户口本,成为了一名合肥“新市民”。

徐马飞就第一时间享受这项政策。2021年2月,他只用时5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成为一名“新合肥人”。两年多来,徐马飞的工作和生活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课题项目、买了房、孩子也在本地就读,一家人还经常“探秘”合肥老城区。目前在安医大从事科研工作的徐马飞高兴地说:“在合肥,我有独立的实验室,足够的启动经费、招生名额去搭建科研团队,让自己想法转化落地。家人也都很适应合肥的生活,成为合肥人两年多了,我们都感觉挺好的!”

随着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不断加速,在合肥能享受的长三角“同城待遇”越来越多。去年,合肥拉高标杆,等高对接长三角,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4%以上,低保、救助等保障标准达到长三角中上游水平。

为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肥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统一加载“交通一卡通”应用,可在全国32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目前,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金融应用等领域居民服务“一卡通”41项应用已在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同步实现。

此外,合肥积极打造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创新平台,养老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全国第一,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对标对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合肥推动高频证照跨区互认,与长三角城市实现了138个政务事项全域通办,与合肥都市圈城市实现280多个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长三角公积金跨省提取也正式上线。今年,合肥将与长三角城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90个。

在公共服务“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合肥正不断提升跨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医疗卫生、居民服务等一体化走深走实,共绘长三角民生“幸福圈”,不断增进群众对一体化的认同感。

全媒体记者朱震宇

关键词:

上一篇:当前快报:津门自行车加速出海
下一篇:最后一页